垂死病中惊坐起,标题党竟是我自己,虽然以前每次看到这种标题的我都能尴尬到脚趾抠地,但终在这一天屠龙者也成了恶龙,甚至还有些沾沾自喜。说是3个月+3个月,但事实上,这两个3个月之间横跨了整整一年时间。感谢诸位百忙之中能点进这篇文章,看看我备考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穿插的一些法考建议。
决定法考的原因有很多,想从象牙塔中走出去寻求突破,想去进一步了解法律以便于生活中的维权,以及想挣扎出倦怠期等等。但最终决定法考时距离考试大概还有3、4个月的时间,法考的路上没有捷径,我也并不是三个月就能够过法考的天才或幸运儿,因此,只决定这一年备战客观题,至于主观题全靠天意。
多方面了解了法考的相关机构和课程后,选择了觉晓,因为觉晓的旗号即是主打在职、0基础小白过法考。跟了客观题冲刺班,5月底开始准备,涉及民法、刑法、刑诉法、民诉法、行政法、商法核心六科,以及涵盖理论法、三国法、经知环劳等零零碎碎共计十几门科目。
在我看来觉晓的学习模式是靠时间积累经验,每天240min的目标打卡要求,周六周天穿插持续几小时的考试,app上可以看到排名以及预估分数,以及出了名的班主任带班制度,对于一些并不自律的学生而言,非常合适。但对我而言,觉晓的模式其实并不适合我,每天存在时间目标是好事,但过于要求时间目标反而成了负担,以至于有时候会丧失自己的学习节奏。而对于觉晓的师资,刑法的徐光华老师教学幽默风趣,非常适合我这种0基础的小白;刑诉的肖沛权老师、民诉的曲无忆老师以及小法的老师们也很好,谁能想到除了知识产权法,我学的最好的竟然是三国法。但民法,我尝试更换了几位老师的课程后,仍是懵懵懂懂,不得要领。
这几个月的备考非常疲惫,对于我的精神损害远胜于高考或是研究生备考,这一时期正处在公司案件量异常多的时间,白天需要处理人均50+的案件量,夜晚还需要抽出至少3小时的时间学习,每天一睁开眼,就需要打开觉晓app的课程磨耳朵,通勤路上也要继续磨耳朵。以至于整个人的神经时刻都处于紧绷状态,客观题结束后,只想睡上三天三夜,但主观题随即接踵而至,因此休息的时间并不多。尽管并不清楚是否有继续参加主观题的机会,但还是提前进入了备考模式,因为,只剩下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在此之前,我却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主观题的题目。
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很幸运,客观题通过,这一年的目标其实已经完成,有了尝试去拼一拼主观题的机会。但时间很紧,十月一期间并没有去任何地方,只是宅在家里,学习再学习。其他科目都还好,但战略性错误,并没有重视法治思想,以至于考前一天只在啃各大机构都在预测的“枫桥经验”。
得法治思想者得天下,这一句的含金量还在提高。果不其然,主观题考试遭遇滑铁卢,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没有眷顾我,考试机位被占用、键盘出问题未更换已经让心情不佳,开篇第一题法治思想直接给了绝杀暴击,法考法治思想史无前例的出现了两道题,那一刻,我满脑子都是——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什么?主观成绩出来的那一刻107分,差一分过线,那一夜,辗转难眠。我曾一直在想是否真的有这么巧合,差一分过线,但当主角成了自己时,只觉得晴天霹雳,或许哪怕是差好几分应该也不会那么难过。
幸运的是,还能保留一年成绩,继续战吧,还能离咋滴?2024年,由于想加强民法方面的学习,主观题果断放弃了觉晓,选择了众合,因为担心产生惰性,实际备考战线拉的并不长,大概是6、7月份左右开始,具体细节已经忘记,只记得五月初还去江南看了竹海,算是给即将备战的自己准备的一份奖励。
众合的师资力量,在任何时候提起来都能赞叹一句——没有任何短板。刑法的柏浪涛老师(柏神)、民法的孟献贵老师(孟妈)、刑诉的左宁老师(左大舅)、民诉的戴鹏老师(小新老师)、行政法的李佳老师(佳哥)以及理论法的马峰老师(马爹),每一位我都愿称之为法考界的神。虽说算是破釜沉舟,但3个多月的时间,比前一年的备考甚至轻松了许多,每晚8点左右开始学习,保证3小时左右的学习量,重点侧重于理解、做题及背诵。这一次,痛定思痛,法治思想死磕到底,民法基础稍差就不断去做题,大段的题目逐字逐句去看,画关系图,慢慢地民法应对起来也更为轻松。
下面整理了主观题各科的侧重点,只是作为参考,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1)刑法:注重观点展示、思维的发散,背诵关键法言法语,明白刑法的逻辑性,一通百通;
(2)民法:不要怕题干长,沉下心读题,画关系图,重点法条如143、311需重点背诵;
(3)刑诉:法条定位课必听,口诀可以尝试记忆,但背的再多也并不必然记住,实际还是需要提高查法条的速度以及准确性;
(4)民诉:主管与管辖以及一审二审程序逻辑理顺、记忆,其次,就是重视法条定位;
(5)行政法:学会判断不同的行政行为,法条有定义的查找定位即可,无定义的需背诵;
(6)法治思想:背诵是基础,但不能仅靠背诵,还需要默写,会背不代表会写。
其三,做完题必须复盘,否则题目白做。至于是报班还是自学,我个人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众合虽然也有班主任带班制,但模式并没有觉晓这么严格,买下课程自学已经足够,至少我自己只是做题、听课,时间安排并没有按照众合所推荐的进展,同时也没有接听众合老师的电话或者添加微信好友沟通。
不得不说,这几个月,众合教会了我太多,柏神教会了我“出罪思维”,孟妈教会我“合同无效并不容易”,左大舅教会我“公法的逻辑在于法无明文规定不可行,私法的逻辑在于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我甚至觉得,备考本身的意义,甚至比通过考试更为重要,也更为难得。以至于如今处理案子时,涌入脑海的法律思维和概念,让教育在此时此刻形成了闭环。
10月20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主观题考试,这一次,天时地利人和,除了前一天晚上吃坏了肠胃折腾了一整夜外,法考当天的运气还算不错。法考结束的那一天,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尽力了,爱谁谁。”真的尽力了,把自己能写的题目都写了,法治思想五连鞭也已经甩出去了,结果如何,全靠天意。
冥冥中或许自有天意,等待成绩的一个多月时间,我甚至没有任何过不了主观题的感觉,也没有去像其他人一样估分,佛系随缘。但俗话说的好,对于法考,前期靠努力、后期靠玄学,我这个无神论者到底还是没有经受住玄学的诱惑,刷抖音每次遇到诸如“法考必过”“必上岸”的视频,都会回复“接接接”“收到收到收到”“过过过”,在支付宝上养锦鲤、敲木鱼、转佛珠,主打的就是线上拜神拜佛。但在临近查分的这一天还是有些忐忑,在出分的前半小时,我忍不住打开了觉晓的app,去看了看2024年法考的推测答案,看完后,心反而安定了下来,错误应该不算过多,也许可能大概能过?还未到12点,分数已出——121分,比预期要高得多,出分的那一刻,只觉得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只想把这个喜悦分享给所有曾支持过我的人,以至于把已经陷入沉睡的老王捶醒告诉了他这个消息。现在想想,与苏东坡《记承天寺夜游》时候的“怀民,你睡了吗,怀民?”颇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的最后,借用孟妈的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2024年,你法考必过。”很幸运,我做到了。同时,我也想将这份力量传递给2025年的考生们:“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同样能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2025年,你们的法考也必将顺利通过,加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