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金石资讯 > 资讯详情

如何确定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发布时间:2023-04-27 来源:精金石知识产权 阅读量:127


《专利审查指南》的第二部分第二章第3.2.1节规定

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是指权利要求应当得到说明书的支持。权利要求书中的每一项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应当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从说明书充分公开的内容中得到或概括得出的技术方案,并且不得超出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权利要求通常由说明书记载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概括而成。权利要求的概括应当不超出说明书公开的范围。如果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测说明书给出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等同替代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都具备相同的性能或用途,则应当允许申请人将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概括至覆盖其所有的等同替代或明显变型的方式。


 ▌在化学领域申请中,会遇到一种情况:

一项产品独立权利要求仅仅限定了组分的结构通式。

对此,审查意见通常会指出,权利要求1中未限定组分的具体种类以及用量,从而就权利要求1整体而言,其技术效果并不等同于实施例的数据的效果。

笔者将结合一个具体案例,对解决这种问题的思路做出一些简单说明。


 ▌案例权利要求1如下:

一种高耐热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二胺和二酐混合溶解于溶剂中,经聚合反应和亚胺化制备而成。

其中,所述二酐包括第一二酐、第二二酐和第三二酐。

所述第一二酐结构如式Ⅰ所示:

640 (10).png

式Ⅰ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氧原子、C1-10卤代烷基或C6-20卤代芳基。

所述第二二酐结构如式Ⅱ所示:

640 (11).png

式Ⅱ

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原子、卤素原子、羟基、C1-4卤代烷氧基或C1-10卤代烷基。

所述第三二酐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萘四甲酸二酐、9,9-双(4-氨基苯基)芴、1,4-双(三氟甲基)-2,3,5,6-苯四羧酸二酐和1,4-二氟均苯四甲酸二酐中的至少一种。


 ▌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公开内容:

审查意见通知书中记载的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为(CN112424261A)公开了一种聚酰亚胺薄膜,其由二酐和二胺反应制得的聚酰胺酸和溶剂旋涂到基体上经酰亚胺化制得。

所述二酐为化合物3(9,9-双(三氟甲基)氧杂蒽四甲酸二酐)(等同于本申请第一二酐),6FDA(4,4'-六氟异亚丙基双邻苯二甲酸二酐)和PMDA(均苯四甲酸二酐)(等同于本申请第三二酐)。


 ▌针对上述权利要求,审查意见通知书中指出:

权利要求1与对比文件1的区别在于:权利要求1所采用的第二二酐与对比文件1不同。

本申请说明书中没有记载和证明上述区别的技术效果。而且权利要求1没有限定二酐单体的具体种类,用量和二胺的种类,从而就权利要求1整体而言,其技术效果并不等同于实施例数据的技术效果。

从以上审查意见可以看出,关注点在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有理由怀疑不是所有的权利要求所涵盖的技术方案都能解决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取得所声称的技术效果”。

接下来需要通过修改或者争辩,证明权利要求1的技术方案足以解决本申请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审查意见,笔者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实施例以及对比文件1中记载的内容进行了以下分析。


 ▌对比文件1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二酐和二胺:

◆ 二酐:

企业微信截图_1682564365788.png

化合物2化合物3化合物5化合物19以及BP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PMDA(均苯四甲酸二酐)、6FDA(4,4’-六氟异亚丙基双邻苯二甲酸二酐);

◆ 二胺:

TFMB(2,2’-三氟甲基联苯胺)。


 ▌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施例中采用的二酐:

◆ 第一二酐:
6FCDA(9,9-双(三氟甲基)氧杂蒽四甲酸二酐)(与化合物3相同)、3FCDA(9,9-三氟甲基苯基氧杂蒽四甲酸二酐)(与化合物2相同)、DODA(4,4’,5,5’-双氧双邻苯二甲酸酐)。

◆ 第二二酐:

BPDA(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对比文件1中公开)、6F-BPDA(2,2’-三氟甲基-4,4',5,5'-联苯四甲酸二酐)、a-BPDA(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

◆ 第三二酐:PMDA(均苯四甲酸二酐)(对比文件1中公开)、NTDA(萘四甲酸二酐)、BPAF(9,9-双(4-氨基苯基)芴)

◆ 二胺:TFMB(2,2’-三氟甲基联苯胺)(对比文件1中公开)、TCBD(2,2,5’,5’-四氯二苯胺)、DAOF(4,4’-二氨基八氟联苯)。

根据上述分析,对比文件1中公开了本申请请求保护的部分二酐和二酐组分,因此为了使本申请与对比文件1形成区别,且尽可能保护比较大的范围,对本申请权利要求1进行了修改。


 ▌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为:

一种高耐热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其特征在于,由二胺和二酐混合溶解于溶剂中,经聚合反应和亚胺化制备而成。

其中,所述二酐由第一二酐、第二二酐和第三二酐组成。

所述第一二酐结构如式Ⅰ所示:

640 (12).png

式Ⅰ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氧原子、C1-10卤代烷基或C6-20卤代芳基。

所述第二二酐包括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2,3,3’,4’-联苯四甲酸二酐、2,2’-三氟甲基-4,4',5,5'-联苯四甲酸二酐和2,2’-二氟-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三二酐包括均苯四甲酸二酐、萘四甲酸二酐、9,9-双(4-氨基苯基)芴、1,4-双(三氟甲基)-2,3,5,6-苯四羧酸二酐和1,4-二氟均苯四甲酸二酐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二胺包括4,4’-二氨基八氟联苯、2,2,5’,5’-四氯二苯胺和3,3’-二氯联苯胺中的至少一种。


 ▌进而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1和对比文件1记载的技术效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

◆ 本申请记载的是:

640 (13).png

◆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

本发明提供的聚酰亚胺薄膜将特定结构的二胺、以及三种二酐引入聚酰亚胺 薄膜的主链结构中,同时添加特定助剂,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CTE<12ppm/℃,b*值(4.3-4.7),Tg值(413-457℃)、抗拉强度(204-216MPa)和断裂伸长率(7.2-9.4%),有利于加工成型。

◆ 对比文件1中公开:

640 (14).png

◆ 根据上表1可知:

聚酰胺酸PAA-1和PAA-2仅使用一种二酐和一种二胺制备得到,与本申请(一种二胺+三种二酐)的发明构思不同,因此效果数据没有可比性。

聚酰胺酸PAA-3至PAA-8,PAA-10至PAA-12均采用三种二酐+一种二胺制备得到,与本申请发明构思相同,其对应的聚酰亚胺薄膜的效果数据,分别为实例5、实例6、实例7、实例9、实例10-实例14。

◆ 其公开的技术效果分别为:

企业微信截图_16825645932816.png

根据上表2-4的记载可以明显看出,采用对比文件1中公开的二胺和二酐聚合制备的聚酰亚胺薄膜不能同时保证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b*,较高的Tg值。

 

▌具体分析如下:

◆ 实例5:

虽然CTE值较低为11.8(与本申请制备的聚酰亚胺CTE值相似),但是Tg值为407℃(小于本申请)、b*值为7.19(明显高于本申请);

◆ 实例6:

虽然b*值较低为4.26(与本申请制备的聚酰亚胺b*值相似),但是CTE值为27.4(明显高于本申请),Tg值为400℃(小于本申请);

◆ 实例7:

虽然Tg值较高为419℃(与本申请制备的聚酰亚胺Tg值相似),但是CTE值为45.18(明显高于本申请),b*值为5.96(高于本申请);

◆ 实例9:

CTE值为50.55(明显高于本申请),b*值为9.40(明显高于本申请),Tg值为402℃(小于本申请);

◆ 实例10-实例14:

虽然b*值较低分别为2.91、3.34、2.02、1.96、3.04(与本申请制备的聚酰亚胺b*值相似,甚至优于本申请),但是CTE值分别为35.01、45.98、42.26、45.80、49.87(明显高于本申请),Tg值分别为410、392、400、406、396℃(小于本申请)。

综上,本申请制备的聚酰亚胺能够同时兼顾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b*,较高的Tg值、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即,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兼顾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b*,较高的Tg值、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聚酰亚胺薄膜。经过上述分析,审查意见认可本申请相对于对比文件1具有创造性,因此最终使得本申请获得了授权。

但是,最终使得该申请的保护范围相对于公开文本明显缩小,组分由公开文本的通式缩小到具体化合物,没有更好的保护到专利权人的合法利益。


 ▌上述案例给出的技术启示:

(1)在答复过程中可以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坏点作为突破点,证明本申请具有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2)实施例要与权利要求的内容相对应,特别是与独立权利要求相对应,每一个必要技术特征都要有足够数量的实施例相对应,要求保护的取值范围或者基团不能出现实施例的空白。

(3)实施例描述的内容最终要落实到发明的有益效果上,因此来体现发明的非显而易见性。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010-8200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