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发布 2023 年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将重点讨论生成式 AI 侵权界定;
# 大号移动充电宝:福特申请汽车外置电池技术专利;
# 苹果公布 iPhone 逆天新专利,丑到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 “脑机接口”市场爆发有望超千亿!微美全息(WIMI.US)多项专利迎来重大技术进展;
# 特斯拉将开放FSD专利,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日本发布 2023 年知识产权推进计划,将重点讨论生成式 AI 侵权界定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近日召开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会议,决定了 2023 年日本知识产权战略计划。
该计划重点关注了生成式 AI 的版权侵权问题,日本政府表示将着手讨论相关法律问题并考虑必要措施。
图片来源:日本知识产权战略本部
该计划显示,关于生成式 AI 与知识产权的关系,重点在于“要适当地应对外界担忧和潜在风险,以促进生成式 AI 的开发、提供和使用”。同时,日本政府也表示已经认识到必须对相关问题有“快速灵活的反应”。
计划同时指出,生成式 AI 侵权界定,需要先明确几个概念性问题。首先,用户需要为 AI 作品的生成作出多少贡献才能认定该作品为受版权保护的原创作品?其次,与原作的相似度到达多少才能认定为存在著作权侵权行为?最后,著作权法第 30-4 条提出的“不合理地损害版权所有者的利益”究竟该如何理解?
2018 年日本修订实施的著作权法第 30-4 条指出,允许 AI 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自由研究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但不能“不合理地损害版权所有者的利益”。外界认为这种表述过于模棱两可,而且创作者希望有权禁止自己的作品被用于生成式 AI 的训练。
▍大号移动充电宝:福特申请汽车外置电池技术专利
福特申请了一项有趣的专利,为电动汽车在车顶位置安装外置电池,可以在没有充电桩的地区为主电池组充电。
福特提交给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的文件展示了一辆类似于 Bronco 的 SUV,其车顶上有一个行李架,行李架上放着一个类似于普通车顶行李箱的东西。然而,从箱子后面伸出一根充电线,这里面藏着一个备用电池。
福特在专利申请中表示,这个备用电池可以在准备去一个充电桩稀缺的地区旅行时安装,回到家后卸下,车主可以使用安装在家里的电动汽车充电器为这个电池充电。因此,可以看作是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大号移动充电宝。
专利申请中写到,“备用电池组包括多个电池模块和一个连接端口,一根线缆可以用来将备用电池组与电动汽车电气连接,通过插入备用电池组的连接端口和电动汽车的充电端口。”此外,福特表示,车顶备用电池在外壳的两侧有空气管道,可以改善电芯的散热,并且它们可以配备远程操作的阀门,可以关闭以防止水、寒气或沙子进入外壳并可能损坏电池。
此外,电池内还包含有一个控制模块,可以与车辆的通信模块进行连接,方便车主在车内对电池进行相关控制。
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意的专利,可以解决使用电动汽车越野时没有充电桩充电的问题,但这种方案存在一个问题:重量。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是相当重的,而放在车顶会导致车辆重心变高,在高速行驶时容易倾覆,所以这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苹果公布 iPhone 逆天新专利,丑到密集恐惧症都犯了
苹果公司最近获得了一项新的技术专利,旨在为iPhone、iPad或MacBook等未来设备提供耐
这项专利概述了一种由金属或陶瓷形成的空间复合材料,基材中配有可模塑基质,相邻耐磨构件之间的平均距离在约10至100微米之间。耐磨构件可以配置为以一定角度反射光;基板的杨氏模量可以大于或等于5GPa;凸起圆珠的直径可能在0.5到5毫米之间。
这项专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便携式电子设备表面损坏或磨损的问题。苹果计划使用这种耐磨材料制造设备的背板,增强其抗磨损性能。这项技术专利的使用可以提高苹果产品的耐用性和可靠性,减少用户因为设备表面损坏而需要更换设备的情况。
虽然这项技术专利的具体实现细节尚未公开,但它代表了苹果对未来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方向的一个重要趋势。这也表明,苹果正在不断研究和发展新的材料和技术,以提高其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脑机接口”市场爆发有望超千亿!微美全息(WIMI.US)多项专利迎来重大技术进展
近日,马斯克旗下的脑口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能够得到相关机构的批准,并进行首次人体临床试验,这将是一个关键的里程碑。
马斯克是脑机接口的狂热支持者,对于该项技术的研究开拓一直穷追不舍。2017年4月,他成立Neuralink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专门用于研究脑机接口。当年,他表示Neuralink的目标是在大约四年内,将一款产品推向市场,以帮助那些因中风病变等引起严重脑损伤的人们。
据介绍,Neuralink公司正在设计一种将大脑信号转化为行动的设备,首先聚焦于两个应用,即恢复人类视力,以及帮助无法移动肌肉的人控制智能手机等设备,甚至恢复脊髓受损者的全身功能,使其恢复行动能力。
马斯克还设想,未来残疾人和健康人都能很快在当地中心接受植入手术,这些设备未来甚至能实现心灵感应。在去年年底的一次Neuralink举办的一次ShowandTell活动中,马斯克还声称,未来有一天自己也会接受Neuralink的植入物。
需要指出的是,Neuralink并不是第一个获准在人体中植入脑机接口的公司。Synchron公司在2021年已获得FDA批准,在美国开始试验,并于去年7月宣布在美国首次植入脑机接口。今年1月,它发表了对澳大利亚四名人类患者的早期研究结果。
脑机接口技术被誉为人脑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新一代人机交互和人机混合智能的关键核心技术。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出了有商用前景的BCI系统。
脑机接口一度走在风口浪尖,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国外对“脑机接口”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而我国也早已启动了对人脑工程领域的相关研究和探索。据财联社报道,工信部将把脑机接口作为培育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加强脑机接口应用场景的探索,加速推动脑机接口产业蓬勃发展。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一是要增强脑机接口产业的创新能力;二是完善脑机接口的产业生态;三是夯实脑机接口的产业基础。
在成果方面,今年5月初,南开大学段峰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研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试取得成功的消息,在网上收获大量反馈。这项实验是通过介入手术将介入脑电传感器贴附在猴脑血管壁上,无需开颅手术即可采集到颅内脑电信号,兼顾了安全性、识别稳定性。
▍特斯拉将开放FSD专利,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希望尽可能地帮助其他汽车企业……我们也很乐意将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FSD(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或其他特斯拉技术授权给有需要的公司。”
FSD作为特斯拉的招牌技术,如果开放专利,那么于友商而言,颇有天上掉馅饼的意味。
“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让国内网友直呼:“为什么中国就出不了一个马斯克这样的人?”
不过,先别急着顶礼膜拜,马斯克开放FSD专利的背后可没那么简单,免费的可能才是最贵的。
FSD已经成为特斯拉在智能化领域公认的“护城河”,自动驾驶是汽车发展大势所趋,肯定是各家必争之地。
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车企要么自研,要么选择和供应商合作。
对于体量没那么大,交付量还没起来的新势力品牌来说,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自研不如租”的发展心态将会被FSD放大到极致。它们选择FSD的成本低于自研,并且还能叠加特斯拉的影响力buff,怎么算似乎都不亏。
但是如果真有一部分企业采用这样的方式,那么我国整个汽车行业都可能被特斯拉拿捏。
一方面,变相的“价格战”将可能改变行业的研发心态。即使不免费,FSD的授权价大概率也不会太高,国内车企大量资金投入的自动驾驶成果就会慢慢变得不值钱,那么还能继续坚持下去的又有多少?
恶性循环之下,自动驾驶技术会不会和光刻机的下马如出一辙,我国整个行业都停滞不前?
另一方面,如果有车企选择了FSD,那么将要从软件、硬件等方面进行深度适配,到时候任何一种材料、设备甚至配件都可能被卡脖子。一旦被卡,你的车还能造出来吗?
再一方面,就算没被制裁,特斯拉等到友商技术断层到一定程度时再以高价收费,已经选择FSD的车企还有办法不跟吗?
在基础研发与底层设施层面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采用FSD就是提前为自己埋下了受制于人的“雷”,一旦产生依赖性,卡脖子是迟早的事。
所以,不要怕走得慢,我们至少还保留了追赶的机会。
对于自动驾驶,上汽董事长陈虹表示:“上汽不能接受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里。”
这不仅是灵魂,更是独立行走与抵抗国外技术霸权的底气。
(来源:IT之家、凤凰网、腾讯网)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