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金石资讯 > 资讯详情

招人中的感悟:职业生涯以及40岁现象

发布时间:2023-12-06 来源:精金石知识产权 阅读量:127

近期,公司的2件事使得我对工作与个人发展产生了一点思考。

1、招聘

近期的招聘面试人员,资质水平比以前好很多,不确定是啥原因。

我猜,也许是以下两种:


A、公司的发展,对人才的吸引力有所提高?

B、大环境不景气,工作不好找了?


如果是第一条,自然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2、现场参加的一次面试

前几天在广州公司临时办公,顺便参加了一次面试。

对方是日语专业研究生,拥有2年的商标工作经历,应聘商务专员岗位。

我们聊了较长的时间,从职业发展空间来看,这个岗位并不比商标的发展前景好。但在我们这里,潜在的发展空间其实并不低,根据个人的能力,也可以转更加符合能力的岗位。

很高兴的是,面试人已经加入公司并开始工作了。

欢迎你的加入!

期待你在这里的时光,可以有更好的成长!

回顾公司这些年来的招人、用人的历程。公司创立起初,由于起点不高,无法用名气和高薪资吸引人员加入。

从一开始,招聘进来的人中,具有同行业同岗位经验的人很稀少。8成以上很多都是其他行业转过来的房地产中介、研发、检测、物业、留学培训等等……

年龄上的跨度也较大,20-40岁的都有。与多数人认知不同的是,30岁以上的到了公司后,很多人都很不错,相比刚刚毕业的年轻人,稳定性也好一些。

如果一毕业,而不是在其他行业工作很多年后再加入我们,会不会发展的更好呢?

一时,并无明确的答案。

反过来,很多应届毕业生加入公司后,大多不足2年也离开了。

即,对于应届生,我们也没有做的很好,可以让人家长期在公司工作。

一定在有些地方,我们存在着不足,无法满足部分成员的某些要求。

就这几年的经历和观察,就招聘和个人职业发展,谈谈我的认知与感悟。

一、前2份工作的时间在1年左右的,PASS

如果1个人在1个公司工作1年就跳槽,较多的可能有:

1.缺乏耐心

很多人的内心都有急切的快速获得成功的心理,期望1年左右就能获得非常快的提高,如果不能的话,就会认为这个环境不适合自己的发展,从而期望更换一个工作环境来实现。本质上是内心急躁的表现。

2.对困难的逃避

在工作中,总是难免碰到各种不顺心的事情,某个工作任务完不成,领导因为某个事情对自己说话很难听,某个同事好像对自己有意见,等等。

面对这种不顺心的事情时,会天生的产生躲避心理,以为换一个公司,可能会就碰到更好的领导,更融洽的同事。

然而,经历过了就会知道,基本上任何公司在与同事的配合中,多多少少都会发生一些小摩擦冲突。

因此,如果应聘人前2份工作,都只干了1年左右,除非其他条件特别突出,否则这个简历就PASS了。

我们认为,一个人加入公司,仅仅熟悉公司的同事和适应公司各项规定制度后,然后工作逐渐上手,需要大半年的时间。1年的时间,很难证明自己的工作能力。

而公司对成员也需要观察,公司决定给予1名成员重要责任,和资源投入时,这个人工作的稳定性是必要的考虑因素。

从一定程度上说,稳定性和忠诚度的重要性超过工作业绩。

所谓能力越大破坏也越大,在公司内,能力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动公司的发展,也能起到更大的破坏作用。

因此,当公司对某1名成员认可并计划委以重任时,往往通过2年的时间观察工作业绩和稳定性,第3年才开始尝试增加工作任务和难度。

3.抗挫力不足

这种抗挫力,并非来自于日常工作吃力导致的挫折感。

更可能是能力较高,公司提高对这个人的要求时所形成的挫折感。

当领导看到这个人呈现出较好的能力时,可能会将有难度的事情交给其处理。

而这类工作任务的难度,可能直接提高了一个台阶。明显超出了日常工作中对能力的要求,短时间内很努力也做不好,这种挫折感可能会让人很沮丧。

领导并不会很及时的给予支持,而是观察并判断其面对工作挫折时的抗压力,这时很多人由于承受不住而败下阵来。

二、职业生涯的最高点,来自于前三份工作

假设一个人可以在稳定在一家公司工作3年,如果还没有适应或者工作没有明显的提升,可能有2个原因:

公司不行或者,个人与公司之间没有产生化学反应,导致个人能力与公司发展之间没有产生协同力。

3年的时间,足以充分的熟悉和适应公司,并与同事领导之间渡过磨合期。

这时,如果工作中还有什么问题一直无法解决,大概率这个问题再长时间也很难解决了。

换一份工作不失为一个合理的选择。

从年龄上,假设从25岁工作,第3份工作完成3年周期时,已经35岁。

心态上,连续3家公司都没有实现职业高度发展。有多少人能抑制住沮丧感,仍然保持高度的进取心寻求职业的突破呢?

即使个人能力没有问题,纯粹就是运气不好,不是碰到了差的领导就是碰到了差的公司,一生的职业生涯不大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了。

人生就是如此,并非一定会取得单纯靠自己的能力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结果。或者认命,或者抱怨社会不公,或者壮志未酬。

三、40岁

如今,35岁的职场现象大行其道。

人生正当年的35岁,不但谈不上职业发展,反而到了被淘汰的年龄。

今天看到一个公众号文章《裁员潮下的中年人》,谈到了最近的裁员潮:

前些年,我们在筛选简历时,对于40岁以上的绝大多数直接就PASS掉了。

无可奈何,有的时候实在缺人。

所以,一些10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也成为了公司的一员。而且,还都是专利行业零经验的。

出人意料,到今天为止,行业零经验加入公司的40岁以上的人,有数名成员已在公司工作了3年甚至5年,其专业度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与表扬。

也许,专利代理行业对年龄的限制并不高,所以:

如果你35岁以上,有研发经验或者怀才不遇想转行,

专利代理行业是有前途的。

精金石欢迎你啊!

更多交流,欢迎关注公众号

加好友进群邀请

获取课程、直播、学习资料

1703208452120118.jpg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010-8200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