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第2条第2款规定,发明是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能够被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要对现有技术作出与其获得的权益相匹配的贡献,这就要求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必须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记载发明技术方案和权利要求的专利申请文件,其中描述的技术改进点是一项发明专利申请能否被授予专利权的基础。
相应地,准确判断待申请技术方案的技术改进点是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发明人在提交技术交底书时一般都会根据其掌握的背景技术对于其认定的技术改进点及其期望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基本的描述。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发明人对于现有技术信息的掌握并不充分或者在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在技术交底书中提供的期望保护的技术方案有可能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并不具有新颖性和/或创造性,而从尽可能鼓励发明人从事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的角度考虑,此时就需要重新审视技术交底书中的全部技术内容,尽可能地从中寻找新的技术改进点,并围绕这些技术改进点确定可保护的新技术方案。
大部分情况下,新的技术改进点可以从技术交底书中明确记载的技术特征中形成,但也有这样一种情况,需要通过充分挖掘交底内容中的隐含信息来寻求可保护的新技术方案。后者的撰写难度更大,所以在下面结合一个具体案例——“一种GIS设备六氟化硫气体回收净化装置”,仅对当技术交底书中认定的技术改进点落入现有技术的范围时,可以根据发明人在技术交底书中对特征功能/效果等信息的描述,充分挖掘出背后可能隐含的特征信息的方式进行探讨。
1.这里由于篇幅限制,仅展示交底书的主要部分,如下:
SF6气体吸附装置结构包括:
气体进口(配仪表测量系统,读取进入装置的气体量,用于回收率的计算):从GIS设备上接入装置。
吸附器(3个):具备抽真空吸附和降压解吸功能。
采用变压吸附原理,填料为研制的专用吸附剂,利用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有选择性,即不同的气体(吸附质)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有差异和一种特定的气体在吸附剂上的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吸附剂的再生。
每个吸附器在实际过程中必须经过吸附和再生阶段。对每个吸附器而言,吸附过程是间歇的,因此采用3个吸附器循环操作,达到连续制取六氟化硫清洁气体的目的。每个吸附器都与进气管路和过滤器、检测器相连,在吸附器循环操作中实现通路的自动开合,各吸附器吸附过程结束后进行检测分析是否需要二次过滤或报警更换吸附剂。
过滤器:内设多组滤网,过滤气体中可能存在的吸附剂等颗粒杂质。
检测器(性能测试系统):气体从过滤器中进入检测器,进行分析,出示结果。若气体符合净化结果,则打开与出口端的连接处,将气体通入出口端。若气体不符合净化结果,则打开与吸附器的连接处进行二次过滤,若二次仍不满足要求,仪器报警,提示更换吸附剂。当气体温度达到60度,将气体通入检测气室,进行六氟化硫气体纯度检测。
净化后的气体出口(配仪表测量系统,读取净化气体量,用于回收量和回收率的计算):从这里释放净化后的气体,并通入标记好的钢瓶,待检测后投入使用。
有益效果:实现GIS设备中六氟化硫气体的回收净化和装置中吸附剂的再生,通过气体纯度判定符合净化结果,六氟化硫(重量比)≥99.9%。
2.对发明人欲保护技术方案的新创性进行分析
发明人欲保护的点在于通过变压吸附原理实现六氟化硫气体的净化,通过改变吸附床的压力实现吸附剂的再生。
但是,代理人经过检索,利用变压吸附原理处理六氟化硫气体属于现有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给出的相应的技术启示得到发明人欲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明人欲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不具备创造性。
发明人欲保护的点在于通过变压吸附原理实现六氟化硫气体的净化,通过改变吸附床的压力实现吸附剂的再生。
但是,代理人经过检索,利用变压吸附原理处理六氟化硫气体属于现有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给出的相应的技术启示得到发明人欲保护的技术方案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发明人欲保护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不具备创造性。
3.寻找本交底书其他技术改进点
从技术交底书所提供的全部内容出发,首先是从技术交底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出发,仔细搜索和分析其中未出现在欲保护技术方案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寻找出技术交底书与已掌握到的现有技术相比的其他技术区别点,然后一一分析这些技术区别点,形成能够使发明的技术主题具有创造性的其他技术方案。其中,判断区别点是否能够构成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改进点,以及哪些特征有可能构成新的技术改进点的过程对于申请文件的撰写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经过将其他特征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发现:
吸附塔和过滤器均为现有技术;利用检测器进行纯度检测也是常规技术手段。
但是交底书中关于检测器的检测温度进行了限定,“当气体温度达到60度,将气体通入检测气室,进行六氟化硫气体纯度检测”,笔者检索了相关文献,没有文献对于“六氟化硫气体纯度检测时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披露,并且本交底书中的有益效果里记载有“通过气体纯度判定符合净化结果,六氟化硫(重量比)≥99.9%”,所以,笔者猜测六氟化硫纯度的测定与温度有关系。这一信息暗示出发明人很可能对于技术特征的结构等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技术改进。
经与发明人深入沟通,检测器是企业内部自行研发的;发明人实验发现在特定温度和流速下,利用热导率测量六氟化硫气体纯度是更为准确的。发明人后续补充了检测器的具体结构和检测方法。笔者根据这一技术改进之处确定出了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专利保护价值的新技术方案,并围绕新的技术方案对申请文件进行了撰写。
后期预审过程中,审查员在答复审查意见中提供的对比文件均没有公开六氟化硫气体纯度的检测方法,本申请凭借该发明点快速获得了授权。
4.总结:
通过对本节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即在撰写申请案例时还应当充分注意这样一种情况:在需要根据技术交底书的内容寻求其他可保护方案的情况下,不仅要注意其中明确记载的技术特征,还要充分关注对特征能够实现的特殊功能/效果等信息的描述以及一些看似常规的特征,因为这些信息的背后往往隐含了对技术特征本身的技术改进,这种技术改进很有可能对现有技术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更多交流,欢迎关注公众号
加好友进群邀请
获取课程、直播、学习资料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