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肝立方”的组分,经过检索可知冲绳秋姜黄素其实为姜黄素,只因为其来源于冲绳秋姜黄,因此称为冲绳秋姜黄素。根据搜狐网站的文章“社交季,日本11款口碑解酒好物推荐给常喝酒的朋友!”记载的11种解酒好物中多个产品以姜黄或姜黄素作为解酒护肝成分而被广泛应用。
其中胡椒碱,是一种抗惊厥成分,与某些药物活性成分合用时,能提高某些药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如胡椒碱和尼美舒利联合使用可增加尼美舒利的生物利用度,获得更好的治疗指数,将姜黄素与胡椒碱配伍应用时,胡椒碱不仅可以通过抑制姜黄素过快葡萄糖醛酸化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两者协同作用还可降低血浆中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对脂质的摄取,从而解决肥胖问题。对于谷胱甘肽、谷氨酰胺,二者均为慢性肝脏疾病的辅助治疗药物;奶蓟草,又名水飞蓟,其中的活性成分水飞蓟素具清热解毒,疏肝利胆效果,常用于肝胆湿热,胁痛,黄痘;对于二氢杨梅素,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黄酮类化合物,除具有黄酮类化合物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解除醇中毒、预防酒精肝、脂肪肝、抑制肝细胞恶化、降低肝癌的发病率等作用,是保肝护肝,解酒醒酒的良品。
那么为什么将6种具有保肝、护肝的活性组分或能提高保肝、护肝活性组分的生物利用度的组分合在一起,所得到的产品会如此炙手可热呢?虽然涉及“肝立方”的相关专利技术还未公开,但是根据产品的宣传资料可知:6种组分两两搭配组成3组活性组分对,进而达到1+1+1>3的协同效果,更甚至于达到33这样的技术效果。中药组方中有对药的概念,两种药味组合使用,达到协同的效果,因此由两种活性成分组成的活性成分对或活性部位与活性成分组成的组分对也许是中药专利布局的新思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中药领域的IPC小类A61K36的专利授权率为26.8%。在2013年之前,中药领域的专利授权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然而,随后的几年里,专利授权率出现了断崖式下降,2016年仅有11%。尽管近几年授权率有所上升,但仍然低于我国发明专利平均专利授权率。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药专利的保护是不是可以借鉴学习肝立方的研发思路,即从中药药效组分出发,寻求专利保护不失为一种上策。
但这种专利布局的前提是要基于大量的组分筛选试验,如将指纹图谱整体性特点应用到药效指标的研究上,筛选全方中明确的药效成分,进而考察主要药效成分间的配伍关系,即“谱效关系”的探索;或者根据代谢组学的方法或将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结合的方法探究药效物质,进而进行组分的组合。中药组分研究是目前中药相关研究的热点,现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向:一是以原方的功效主治为基础,筛选能够体现原方性质的配伍组分,即组分中药;二是在原方化学成分群的基础上进行有序组合,筛选具有潜在临床疗效的新药物模式,即新的天然药物。
在实际研发中基于活性成分或活性部位的研究进而形成新的专利。如天士力集团以复方丹参滴丸(药味组成为丹参、三七和冰片)为基础,进行了相关活性组分的专利布局,列表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