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公开技术” 又 “不公开秘密”,礼来的专利迷宫布局
作者:专利混子
相信有不少“老代”和“小代”会被申请人问到类似的问题:我想对核心技术申请专利,我还想隐藏核心技术,你想想办法吧?
恕我直言,要是像上面这样回答,那可能最多是个青铜段位的专利混子。
像吉西他滨这么好的药,如果不配上王者级别的专利布局保护,真真是太可怕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礼来关于“即公开又隐藏”的王者段位神走位。
为了让大家看的清楚,小编对数据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加工分析。
根据梳理的专利数据显示,礼来关于吉西他滨在1993年之前申请了大量化合物相关专利,第一件专利申请在1983年,涉及中间体的制备,早于橙皮书化合物专利 US 4808614。事实上,以1987年为界限,可以发现,礼来在早于关键化合物通式之前4年左右,申请了若干中间体、类似物相关专利;直至1987年才陆续揭开了吉西他滨核心化合物的真正面纱。
小编大胆猜测礼来这一“走位”的用意可能在于:
1、试探市场:
对于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新化合物,通过先公开中间体专利,在一定程度内隐藏核心技术的同时利用专利试探市场反应,为后续开发决策提供参考。
2、干扰竞争者的研发方向:
相信不用小编解释,各位也知道“似有似无”这种“说一半不说了”的操作是多么地令人崩溃。可以想象,像礼来这种一层一层“剥洋葱”似的专利布局思路,让多少想对吉西他滨核心化合物一窥究竟的竞争对手心痒难耐,手握各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搞它还是不搞它之间陷入决策焦虑。
3、制造竞争者的研发障碍:
在化合物领域,中间体的合成往往是技术难点之一,因此中间体的制备工艺专利(如1983年的US 4526988)专利也往往构成了竞争者的研发障碍,成为阻挡竞争者的第一道路障。
4、最大程度保护核心技术:
利用部分接续案和分案等策略,借助US 4526988、US 4692434、US 4808614、US 5015743和US 55118820等五件专利以达到尽可能大限度和长期限的对其核心化合物集群进行保护。
根据上述专利数据的梳理,可以简单发现礼来针对吉西他滨的整体布局策略:
1、药品上市前:主要布局化合物、中间体、类似物及其制备工艺路线的专利,用于防御潜在竞争者和技术跟随者,储备专利控制(诉讼)筹码;同时可考虑以中间体专利在先的方式进行试探性申请以及中间体制备工艺在先的方式对潜在竞争者设置研发障碍。
2、药品上市后,主要布局制剂、第二用途以及联合用药等相关专利,通过技术革新,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如果你以为礼来的“神走位”仅仅是以上,那我也只能尴尬又不失礼貌地发个图了。
本着博学好问(八卦吃瓜)的精神,小编发现(到处借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下图是吉西他滨的合成路线和相关的三件中国专利。合成路线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然而这三个阶段的技术分别在3件专利中。当然,总会有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代表发挥“事后诸葛亮”的精神,跳出来大喊:这有何难,容易想到,简单组合!
那么小编带大家大胆猜测和还原一下以上三个专利的“案发现场”(申请环境),我们一起来提升一下格局,换一个角度观察世界:
怎么样,还容易想到吗?还猜得出来上文的合成路径吗?那不妨我们继续提升一下格局,用更大的世界观和时间观再来观察一下这个世界:
现在还容易猜出来吗?当然,小编不否认本着理想主义精神,在一定财力物力下,通过有限次的试验总能试出来,但是它贵啊!除了理想主义精神,商业开发活动还要衡量一个重要因素——投入产出比。
将合成路径拆分到不同的专利中进行保护,在维持原有专利保护效力的前提下,无疑对潜在竞争对手和技术跟随者制造了高门槛的研发障碍和仿制障碍。
再大胆假设,如果每个合成阶段除了核心专利外,再同时配合布局若干“烟雾专利”,又进一步提升了破解技术秘密的难度。
礼来关于吉西他滨这波神走位,让小编见识到什么叫做“公开技术,不公开秘密”,虚虚实实、真假莫测的操作,令人拍案叫:绝!让人不得不怀疑莫非当年有我天朝的奇门遁甲高手相助之......
以上,是隐藏在精金石的专利混子为大家整理的礼来化合物专利布局作业,望大家发扬光大,广而抄(借鉴)之。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