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金石资讯 > 资讯详情

想要预审合格,我们能做哪些?

发布时间:2024-04-23 来源:精金石知识产权 阅读量:127

前言

大部分专利申请人都希望能够尽快拿到授权,之前可能为了尽快拿到授权通常选择实用新型专利和优先审查(以下简称优审),而近年来随着国知局预先审查(以下简称预审)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利申请人选择预审。

预先审查指的是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对提交申请的专利业务进行预先审查,即专利快速预审,审查员会对各保护中心预审受理的分类号内的专利进行审查,专利申请人在预审合格后,再正式向知识产权局递交正式的专利申请,这个专利就将进入到快速审查通道之中,从而缩短专利审查时间。

预先审查既然为了缩短专利审查时间,那么审查就会比较严格,那么如何才能使专利申请预审合格,进而进入快速审查通道呢?作为代理人,我们能做哪些呢?

1.主分类号符合递交的保护中心的预审受理范围

预审案件最先审查的就是主分类号是否属于受理范围,如果主分类号不属于该保护中心的预审受理范围,那么预审就会不合格。然而,有些时候存在技术方案跨分类号的情况,审查员会选择他认为的最接近的分类号作为主分类号。这种跨分类号的情况,主分类号的确定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

因此,代理人在撰写前,需要先根据技术交底书初步确定主分类号,所谓主分类号一定是与该技术方案最贴近的,而不能是擦边的,再判断该主分类号是否为保护中心预审受理范围,如果代理人初步确定的主分类号正好落入保护中心受理的分类号范围,则大概率在保护中心阶段会被受理。如果技术方案最贴近的主分类号不属于保护中心受理的分类号范围,而本技术方案贴近的主分类号属于保护中心受理的分类号范围,则需要代理人在撰写时针对保护中心受理的预审分类号进行适当适应性调整,包括背景技术部分描写,也要贴近保护中心受理的分类号,技术方案也要把与保护中心受理的分类号相关的技术特征作为关键点进行描述。

此外,对于跨分类号的案件,如果因不符合保护中心受理的预审分类号而预审不合格的案件,也可以进行申诉,可以跟审查员详细介绍技术方案,也有机会在二次递交时预审合格。

2.技术方案具有创造性

想预审合格,除了主分类号符合保护中心受理的预审分类号范围以外,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创造性了。那么代理人怎么做才能助力预审案件的创造性禁得住保护中心审查员的审查呢?

首先,需要充分检索,在撰写前就对创造性做到胸有成竹,明确发明点;

其次,在撰写时,将最能带来创造性的技术特征布局在权利要求1中,并在说明书中对应该技术特征详细说明其有益效果;

再次,如果存在多个发明点并想在同一个专利申请中体现时,可将另外的发明点放入说明书,在答复保护中心的审查意见时或者在实质审查阶段通过修改权利要求书为该专利申请增加创造性。

因此,对于明显不具有创造性的案件,保护中心通常不会给予答复的机会,而直接发预审不合格通知书,在保护中心拿到预审合格通知书的案件,进入快速审查时,授权率还是相当高的,当然,也存在保护中心阶段审查员检索不充分,而在快速审查阶段因为检索到合适的对比文件而驳回的情况。

3.不存在形式问题

预审案件在保护中心阶段的审查相对走普通程序的案件在国知局的审查要严格很多,存在多个形式问题的申请文本,可能直接不通过预审。有些形式问题在国知局的初审阶段是不审查的,相对宽松一些,而在保护中心阶段,几乎不存在不审查的形式问题。

很多人会说,形式问题很简单啊,注意一下都可以避免,是的,说的没错。然而,在实际撰写阶段,包括多年的老代理人,也是无法完全避免形式问题的,只能是尽量少地出现。

那么,哪些形式问题是预审阶段审查,而在国知局阶段不进行审查呢,根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下面进行简单整理,具体如下:

1、说明书出现文本段落不清楚,可能由于缺少段落结尾的句号导致;

2、除“背景技术”、“发明内容”、“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说明书存在加粗内容;

3、说明书出现重复段落号,可能因转档导致;

4、标点不正确;

5、说明书摘要中语句不通顺。

以上形式问题,对于预审案件均需要在转档后的文档中进行仔细检查。

4.其他

此外,除了以上形式问题,还有一些不容易发现的问题,也需要在处理预审案件时多关注:

1、字符缺少定义;

2、相同字符表示不同含义;

3、说明书记载的附图编号或者附图标记与实际不符;

4、附图存在灰度;

5、权利要求主题与引用的权利要求主题不一致;

6、因为错别字导致摘要中发明名称、说明书中的发明名称以及权利要求书中的保护主题不一致。

避免了形式问题,可以避免因形式问题导致审查员发预审意见通知书,从而缩短审查时间。此外,除了避免形式问题以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果在撰写时加以注意,也可以避免审查员发预审意见通知书

1、独权缺少解决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

2、仅在权利要求书说明根据什么量进行某变量的计算,但未给出该公式,如果该公式为非公知常识或本领域的常规计算公式,则会导致权利要求不清楚;

3、发明名称中存在不确定的词,如“超薄”、“高温”等。

近日,随着申请专利预审业务的答复增加,专利预审业务的审查会越来越严格,而预审合格率也直接关系到下一年度申请人或者专利代理机构下一年预审资格的审查,预审合格率目前是申请人和专利代理机构都很关注的指标,预审合格甚至无通合格至关重要,以上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更多交流,欢迎关注公众号

加好友进群邀请

获取课程、直播、学习资料

1714464088126750.jpg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010-8200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