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程序员转行电学专利代理人的机遇
审查尺度收紧后,代理人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为: 一通后案件被直接驳回的数量逐渐上升。 对于此类案件,我们除了按部就班地对创造性问题等进行争辩外,还可从两个方面寻找复审突破点,即质疑审查违反听证原则以及质疑驳回决定证据不足。
专利代理师是否有未来?
某机构在现场推广的美国专利业务,卖点有点意思: ——美国专利1个月授权。
对于申请人来讲,当自己申请的专利不能拿到自己想要的合理保护范围,从申请人的技术保护角度来讲,可能意义或必要性不大。
招聘:机电领域专利代理人/工程师
在当下,不少申请人都感慨专利授权之路愈发崎岖,有人戏称今年为“驳回元年”。那么,在授权难度逐渐提升的趋势下,应该如何攻克审查意见中所提到的驳回理由,使专利顺利授权呢?
近期,无论是实用新型还是发明,根据小编个人处理案件情况自行感受,下发说明书公开不充分的通知书的概率有所提升,说明对专利文本的质量有了更严格的把控,而不仅仅将大部分专利局限于形式问题审查(比如实用新型专利)或创造性审查(比如发明专利)。
“协同作用”,即特征组合后的效果大于各特征单独效果之和(1+1>2),这一词汇无论在申请文本还是答复文本中均屡见不鲜。但是事实上,《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专利审查指南》中均无“协同作用”的记载,而这一词汇在《专利审查指南》中却有迹可循:
当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存在争议时,说明书(及说明书附图)是否对权利要求作出清楚、完整的解释,则至关重要。